早茶來論□司徒笨笨(芳村街坊)
  數日前,政協委員韓志鵬受交警部門邀請,調研天河部分城中村為打擊“五類車”而推出的“便民電瓶車”。微博發出之後,即有媒體記者指出,這類“便民電瓶車”其實也屬“五類車”之一。翻查過往的新聞報道,這一類“便民電瓶車”被查處的記錄確實不少。今日它們能堂而皇之地上路,無非是因為運營的主體從私人變成了公家,但就根本而言,還是沒擺脫“不合法”的身份。而以“不合法”整治“不合法”,正正折射出城中村居民最後一公里的接駁難題至今難解!
  事實上,為解決城中村居民出行難,廣州近年來已不斷加大力度,陸續開通多條城中村公交線路以滿足村民的出行需求。不過就效果而言,顯然難以達到預期。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最關鍵的一點是村巴的運營未能“接地氣”、難以讓村民感到“方便”;而“方便”正是“五類車”的優勢所在。所以,即使是開通了村巴的城中村,“五類車”的生意也依然紅火!
  那村巴運營應該怎樣才能“接地氣”呢?個人認為,第一要扭轉村巴運營車少、等候時間長的形象。當前村巴線路的運營車輛,一般只有4-6台左右。非高峰時段班次之間的發車時間在15-20分鐘間。這一點相比起隨叫隨到的“五類車”,村巴毫無優勢。因此,加大運營車輛投入,縮短班次之間的發車時間無可避免。第二,“五類車”上下客地點靈活,而村巴運營則必須按站行駛,靈活性上大大吃虧。所以,應允許村巴在指定範圍內可“揚手即停”、“隨上隨下”,以彌補靈活性的不足。第三,我們常說“五類車”危險,其中就包括車輛殘破這一因素。但現在投入村巴運營的公交車當中,不少也是“五癆七傷”,毫無安全感。這一點不作改善,等於直接向“五類車”看齊,又如何說服乘客乘坐呢?第四,是要對村巴的線路進行重新規劃,讓村巴真正只為村民服務而非承擔更多的交通運輸責任。最後,應在票價上對村巴提供進一步的傾斜。假如降價太艱難的話,不妨在村巴換乘其他公交、地鐵時提供轉乘優惠。
  推行村巴的目的本就是為村民提供便利,所以村巴的運營與普通公交有適當差異應該是可以接受的。這一點無關乎創新,只不過適應現實的措施。假如還是用一貫的思路看待村巴,那將乘客推向“五類車”也就在所難免了。其實“安全”二字,誰都會時刻惦記,卻往往又被一時的“便利”所矇蔽。但假若提供便利的是村巴,那“五類車”還會有市場嗎?  (原標題:村巴不接地氣,“五類車”才會有生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z59ozovw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