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挨過餓吃過苦,看到糧食被扔掉會覺得可惜。就是這種朴素的出發點,讓7位保潔員踐行了他們的“光盤行動”:吃大學生關鍵字的剩飯。
  吃剩飯是需要勇氣的,但是他們吃得很自然很香甜,沒有把這當回事。正如62歲的吳明華西服所說:“勤儉節約的傳統在我們老年人腦海中有著很深的烙印,已經成了習慣”。
  學生為什麼會剩飯?這些老人又很替學生著想:有的孩子剛打好飯,接了同學電話,有事走了,飯菜裝潢都沒動;女生飯量小,可是給的菜量是和男生一樣的,就會剩下;有的菜可能不合胃口,還有的窗口推出1元米飯隨便吃,第一碗沒飽,第二碗可能就剩下了。
  採訪中,老人們一直強調浪費不是學校的錯,不是大學生設計裝潢的錯,那種“護犢”之情、殷切關愛,流露無疑。
  收盤子、抹桌子的保潔員工作,就餐時間至少有4個小時是在不停地行走收拾,每月2000元的工資現在很難招到年輕人。於是這些本應享受天倫之樂卻又想自食其力、裝潢老有所為的老人,來到大學為年輕人提供服務。他們很知足,因為他們很節儉。
  你隨手扔掉的飯菜看似不起眼,可能就相當於其他人的一頓飽飯。
  收盤子的最清楚是否“光盤”,老人們用行動告訴學子們:節儉其實就是一種習慣。在物質豐富的時代,勤儉節約如何成為我們的習慣,大到國家、小到個人,都是一個課題。  (原標題:勤儉節約何時能成為我們的習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z59ozovw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